在居家生活中,冬季供熱與夏季制冷所消耗的各類能源毋庸置疑是個龐大的數字,減少使用時間與盡量選擇保溫隔熱效果佳的門窗,雖然可以幫忙降低消耗,但作用卻不大。當大家都將低碳節能掛在嘴邊,卻遲遲不肯動手之時,供暖市場上驚現亮點。這種既能供熱也能制冷的技術,具有不少獨特之處,仔細研究會發現,大部分是沖著節能來的。
新型采暖產品
三大問題有待市場考察
拋開花哨的宣傳語不談,從技術層面講,這種新型采暖產品的確能為節能帶來不少貢獻。不過,面對國內供暖市場與消費者,它所存在的三大問題,無疑成了阻礙其發展的最大弊端。
1.使用局限頗多。吊頂供熱制冷產品,對房屋高度有一定要求,最好在3米以上,否則吊頂板所占用的高度會影響房屋居住的舒適度;墻面供熱制冷產品則要求,安裝后既不能在該墻旁邊擺放家具,又不能在上面釘掛任何東西,這也是墻暖更適合與地暖搭配使用,而不適合整鋪的原因。
2.運行成本難計。采訪中,筆者曾多次就產品使用成本一事向該品牌技術人員進行詢問,但未果。技術人員表示,具體使用成本還是要看房屋面積和消費者個人的生活習慣,無法一概而論,不過個性化管道間距設計、所需熱水溫度低與可分屋溫控等技術應該會為你降低不少使用成本。
雖然由此看來節能是肯定的,但對于消費者而言,當面對一個全新產品時,仍希望能得到準確的使用成本,明明白白消費,不愿成為商家的白老鼠,生活中要引起注意。
本文來源:http://www.12580ba.com/news/1/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