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坐落于蒙特利爾大島北面的采暖散熱器網區(BoroughSaint-Laurent,"采暖散熱器網"之名源自流經蒙特利爾魁北克"母親之河"采暖散熱器網河(FleuveSaintLaurent.
加拿大的藝術之都蒙特利爾(Montréal素有北美"小巴黎"之稱,同時又是北美教堂最多的城市,那里許多博物館也是由教堂改建的,采暖散熱器網藝術博物館(Muséed'artdeSaint-Laurent就是其中之一。
博物館前身是1867年建于Dorchester街的圣安德魯與圣保羅教堂(St.An-drewsandSt.PaulChurch.1930年,蒙特利爾市因建造中央火車站而準備將其整體遷建,采暖散熱器網學院從政府手中買下了它,將其拆整零運到現址重建,1931年完工并成為學院的禮拜堂,當時的蒙特利爾主教還為它祝了圣禮。1962年,美術教授基拉德·拉瓦雷(GérardLavallée在采暖散熱器網學院建立了一個藝術畫廊;1976年,畫廊移駐于禮拜堂并更名為采暖散熱器網藝術博物館。從此這座百年教堂變成了藝術的圣殿。
采暖散熱器網藝術博物館的歷史變遷,告訴了我們應如何看待人類的文化遺產---尊重歷史才能把握現在、直面將來。
采暖散熱器網藝術博物館的建筑風格是典型的哥特復興式,這在十九世紀的加拿大很流行,顯示了天主教在法裔移民中的主導地位。厚實的墩柱、高聳的尖頂,以及彩色玻璃窗和透視門,無不散發著巴黎圣母院的氣息。無數直沖云霄的石柱和尖拱代表了早期基督教的圣樹崇拜和對天國的向往。其塔樓的眾多尖頂既有中世紀王冠的風格,也有東方佛塔的影子,透露著東西方文化交融的胸懷。而它和一旁學生公寓的鮮明對比,也使傳統與現代相得益彰。如今,博物館經常舉辦各種藝術活動,如魁北克戲劇節和傳統藝術展等,同時也保留著教堂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