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地兒童村 位于廊坊和天津交界處,有一處屬于傷殘孤兒們的家園,因為這里曾經是當地人的放羊地,創辦人貝天牧給它取名“牧羊地”兒童村,如今這里住著80多個年齡從一個月大到十幾歲的傷殘孤兒。
25年前,貝天牧和妻子潘姆拉來到中國當老師。1991年,因為一次在福利院當志愿者的經歷,他們與孤兒結緣,并收養了一個殘疾女孩,取名埃瑟;之后又陸續收養一對雙胞胎兄弟和一個患有唇腭裂的男嬰。1999年,堅持在福利院做志愿者的貝天牧夫婦萌生了自己創辦福利院的想法,于是他們辭去工作,成立“飛利浦海德基金會”,開始運營一個小的福利院。2002年,天津市武清區大王古莊鎮政府以1元/畝的象征性價格,將一塊土地的使用權給了貝天牧。2006年,一個新的福利院正式啟用并更名為“牧羊地兒童村”。
近期,科曼德散熱器組織全體員工慰問了當地的牧羊地孤兒院,并與院長深切的交流了孤兒院現在的狀況。
中國的慈善事業,同樣有著自己悠久的傳統。漢唐寺院濟貧、賑災、醫療、戒殘殺的長盛不衰;宋代養老扶幼事業的勃興;元醫療救助的興起;明清民間慈善群體在中國慈善史上首屈一指 。更有當今國門開放以來,涌現出一批批社會賢達、名流、企業家、離退休干部為水災、為貧困大中小學生、為艾滋病、白內障的貧困患者,默默從事的慈善救助。統計表明,至少一半的富豪要求對其捐款事實及數額“保密”。
慈善事業既是經濟事業發展的晴雨表,也是調節貧富差別的平衡器。通過市場實現收入的第一次分配;通過政府調節實行收入的第二次分配;在習慣與道德的影響下,個人出于自愿將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贈社會,乃是不可小覷的第三次收入分配。它有助于縮小兩極分化,減弱“仇富”心理,有利于社會的和諧。
科曼德散熱器表示:這次的探望之行在心靈上很大的觸動,用語言真是難以形容。失去父母的孤兒們也許是現實社會墮落的產物,也許是人類心靈敗壞的體現??吹竭@些被遺棄的孩子們真是可憐,同時他們也是幸運的,至少他們能被這所孤兒院收養。然而又有都少是拋棄的又沒有收養的呢?回想一下到底誰是最可憐的人呢?是無辜的孩子呢?還是那些喪失人性理性的人呢?
科曼德散熱器呼吁大家,關注公益活動,伸出援手,共創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