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行業歷來被看做是一塊巨大的市場蛋糕,除了家居企業涉足之外,房企、家電企業、互聯網巨頭、家裝公司等都紛紛入駐其中,市場份額被逐步瓜分。這對于身處其間的暖氣片企業來說,有利也有弊,如何實現多元化整合是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市場份額被瓜分 暖氣片企業如何實現多元化整合?
市場競爭激烈 家居行業被“打劫”
從家居營銷渠道核心的大賣場模式市場反饋可以看到,客流量和客單價明顯減少,因此說傳統家居業的市場份額被打劫了。那到底是被誰打劫的呢?業內人士表示,第一,被室內設計師“打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依賴設計師進行家居裝修設計,因此,很多設計師在設計稿中將家居完成配套銷售,消費者甚至都不用親自跑賣場。第二,被建材行業“打劫”。大家都知道房子裝修一般是先挑建材后選家居,因此,建材行業完全可以在上游實現攔截,而隨著定制暖氣片、衣柜行業在建材領域的強勢擴張,情況愈演愈烈。第三, 被軟裝企業“打劫”。一方面軟裝企業很多承擔了樣板房設計的工作,可以在樣板房環節進行家居銷售,另一方面,很多軟裝公司可通過開設整體家居體驗館對消費者進行全屋銷售。第四,被房地產企業“打劫”。如地產業巨頭萬科、恒大和碧桂園等房企,正在積極推廣精裝房“拎包入住”項目,所謂的“拎包入住”意味著后端所有家居銷售的整體截流。渠道攔截的核心是進入下一個動作前搶先完成。家居行業在這一整個鏈條上存在明顯的劣勢,同時,行業營銷思維的滯后性也是一大原因。
房地產做精裝?家居企業該何去何從?
對于房地產企業推行的地產精裝化,目前也有許多家居企業主動參與,但是,都處在相對被動和淺顯的階段。首先,房地產企業為什么做精裝房?除了“精裝化”的政策要求,以及存量過剩的現狀外,還有以下幾點原因:稅務驅動,房地產業的稅收由營改增,房企需要通過加大采購相對降低利潤率從而實現稅務成本的下降;現金流驅動,精裝房銷售速度和回款速度決定了當下房企的生存;配套增值驅動,房地產從一次銷售到物業配套,商業增值潛力巨大;銷售去化驅動,為房企提供彈性價格空間,以便于各種銷售政策運用;利益驅動,房企作為入口,是最有優勢做整合的,對其而言既有利益又不用背負風險!
那么,對于房企的“精裝房”截流,家居企業就無計可施嗎?當然不是。在推行精裝房的過程中,房企也存在諸多痛點:業主對千篇一律的精裝極度反感,追求個性化精裝;跨界采購難度大,目前建筑、室內、家居等多個相關行業并沒有鏈接的標準,對于各品類供應商的專業評審也是大問題;對各個供應體系中的制造企業中涉及采購、制造、安裝等環節的監控難度大;針對高低不同的房價,業主對精裝加載的態度差異很大,通常房價越高,消費者對精裝的接受程度會越高。如果房企不能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那么做“精裝房”無疑紙上談兵。
多元化整合時代 暖氣片企業如何做?
當前的市場局面對暖氣片企業而言關鍵點是“生存”而并非“發展”。整合,其實涉及思路、模式和方法的問題。正如,定制是建材行業對暖氣片行業的整合,前端攔截是設計師對渠道的整合,而如果暖氣片企業僅僅參與房地產精裝化,為房企提供精裝房定制套餐,那么等于被房企整合。
誰在整合?設計師在整合、建材企業在整合、軟裝企業在整合、互聯網家裝公司在整合、房地產企業在整合,而暖氣片企業也必須整合……這是一個多元化整合的時代。在這個變革的路口,暖氣片企業該如何突圍困局呢?種種上游渠道,包括房地產、互聯網和定制,都是暖氣片企業可循之路。各個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實力和優劣勢來判斷,不存在唯一性和必然性。
暖氣片企業的轉型和變革勢在必行。在未來,暖氣片企業不能只是停留在賣場一個渠道,還得迎合趨勢,擁抱上下游,尋找更多元化的商業模式,不管是走向定制、擁抱互聯網,還是與房地產商合作,或者是工裝企業、建材企業合作!未來的暖氣片市場,不只是挑戰,更多的是尋求新的機遇!
本文來自:http://www.12580ba.com/news/1/296.html
市場份額被瓜分 暖氣片企業如何實現多元化整合?
來源:http://www.12580ba.com??作者:中國采暖散熱器網 ??2015-10-30 閱讀:6
免責聲明:
本站部份內容系網友自發上傳與轉載,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如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