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房間面積的選擇原則
一般計算方法:
通常可以按照每平方米需要的散熱量來估算散熱器的片數。不同材質的器散熱量不同,例如鑄鐵散熱器每片的散熱量大約在 100 - 130W,鋼制散熱器每片散熱量約 120 - 160W,銅鋁復合散熱器每片散熱量能達到 180 - 220W 左右。以一個 20 平方米的房間為例,如果選擇鋼制散熱器,假設每平方米需要 120W 的熱量,那么總共需要的散熱量是 20×120 = 2400W。如果每片鋼制散熱器散熱量為 140W,則大約需要 2400÷140≈17 片。
考慮房間朝向和保溫情況:
房間朝向也會影響散熱器的片數選擇。如果房間朝向是北向,由于受到的太陽輻射少,熱量散失快,可能需要適當增加片數。比如在同等面積和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北向房間比南向房間可能需要多 10% - 20% 的散熱器片數。同樣,對于保溫較差的房間,如老房子的外墻沒有很好的保溫措施,也需要增加片數來保證室內溫度。保溫差的房間可能比保溫良好的房間多 20% - 30% 的片數。
散熱
結合層高因素的考慮
熱量分布和空氣對流:
層高較高的房間,熱空氣上升后在頂部聚集,導致地面附近溫度較低。為了保證室內溫度均勻,需要選擇更高或者更多片數的散熱器。因為散熱器主要通過對流和輻射散熱,對流是靠熱空氣上升帶動冷空氣循環來實現的。在正常層高(2.8 - 3 米)的房間,對流效果比較好。但如果層高達到 3.5 米以上,熱空氣上升距離增加,就需要更強的對流來保證室內溫度均勻。
具體調整方式:
一般來說,對于層高每增加 0.3 - 0.5 米,可以適當增加 10% - 15% 的散熱器片數或者選擇更高的散熱器。例如,一個房間面積為 15 平方米,正常層高下需要 10 片散熱器,當層高從 3 米增加到 3.6 米時,可能需要增加 1 - 2 片散熱器或者選擇高度更高的散熱器來保證取暖效果。
不同類型散熱器的特點和選擇傾向
高柱式散熱器:
高柱式散熱器高度通常在 600 - 1800mm 之間。對于房間面積較大、層高較高的房間,可以選擇高度較高的柱式散熱器。因為它的散熱面積大,能夠有效利用熱空氣自然上升的原理,使室內溫度分布更均勻。而且高柱式散熱器外觀比較大氣,適合放在客廳等空間較大的房間。
矮片式散熱器:
矮片式散熱器高度一般在 300 - 600mm 之間。這種散熱器比較適合小面積、低層高的房間,如衛生間、小臥室等。它的優勢在于安裝靈活,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提供足夠的熱量。而且由于高度較低,熱空氣上升距離短,能夠快速使室內溫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