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屢創新低的氣溫挑戰著南方人的耐寒臨界點,于是,能不能在南方也采取集中供暖的呼聲越來越高。有人甚至認為,同樣是給國家納稅,為什么一條南北分界線,就讓北方的冬天溫暖如春,而南方的供暖呼聲卻鮮有回應。隨著網絡上爭議的不斷升級,南方人心中泛起的涼意,已經發酵出更多情緒化。
其實,南方冬季供暖問題不單是情緒化的喧泄,而是一種現實需求。最近有媒體在南方部分城市進行測試,結果顯示無采暖家庭的平均氣溫,不僅普遍低于北方供暖城市15攝氏度的標準,甚至出現室內溫度低于室外的尷尬。在這樣有些無奈的情況下,依靠南方“個體化”的解決方法,已經從過去的蜂窩煤、木炭,升級到電暖器、空調、家庭地暖的“全副武裝”,因此,政府繼續對南方居民的冬季取暖問題采取淡定態度,顯然不符合客觀規律。
橫臥在南方地區不能供暖的鴻溝,是“以秦嶺、淮河為南北的分界線”,但許多氣象專家認為,這條分界線隨著幾十年來地球氣候發生的變化,已經變得不那么科學。再加上現今的供暖區劃制定于新中國成立之初,當時被能源短缺的國情所限。而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變化和群眾對居住環境的期待,向南方供暖這個問題完全可以討論。這不僅關系到作為同一納稅人的南方居民的合理訴求,也是對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的一種考驗。
當然,由于南方地區地形比北方復雜,城鎮居民也較為分散,供暖設備建造成本高,一下子全面實施可能存在一定困難,但從構建公平社會的全局看,各自為政式的取暖肯定不如集中供暖。因此,這方面,我們不能光算經濟賬,也應該算一算民生賬、民心賬。
眼下在南方采取集中供暖無非有三個難題。一是補貼對南方的地方政府而言,是筆不小的開支;二是現在南方的資源能源有限,很多需要北電南送、北煤南運,若增加集中供暖將會使資源更緊缺;三是集中供暖需要大量的設備投資,是國家掏錢還是地方承擔,都需要有政策設計。但這并不能成為南方不能集中供暖的理由。實際上,南方地區并非缺少有利條件。如大部分城市工業發達,擁有余熱和廢熱資源,一旦有效利用,就可以用“低成本”建設集中供暖系統。加上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南方集中供暖并非無路可走。
此外,南方集中供暖也可以有別于北方思維,如在新建建筑方面,我們可以增加保溫性能好的建材。這方面,東京與上海冬季氣候相似,但同樣沒有集中供暖,究其原因是,東京新建建筑保溫性能好,冬季采暖的能耗很低,方式也是以分散式為主。因此,有必要改變我國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水平低的落后情況。
當然,市場化也非常重要,在南方一些地區,其家底已經比較殷實,考慮用市場化配置來解決供暖問題,也不失為好辦法,關鍵是政府要重視這個問題,而不是任其在網上罵娘和發牢騷。
南方冬季供暖問題不單是情緒化的喧泄,而是一種現實需求。
來源:http://www.12580ba.com/??作者:中國采暖散熱器網 ??2016-01-11 閱讀:909
免責聲明:
本站部份內容系網友自發上傳與轉載,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如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